2024-08-10 21:14
筆記一下:
- 如果一個人類在出生時被醫師指定為女性、被當作女兒養育、自我認同是女性,那麼他就是妥妥的順性別女性;假使他在後天或是死後被發現雄性的解剖學/遺傳學特徵,他仍然不會因此具備跨性別者的認同及生命經驗
- 不論是否符合順性別定義,凡具有女性的自我認同及生命經驗,就是社會學意義上的女性
- 生理性別並沒有絕對的定義,在生理上,一個人可以同時是遺傳學雄性與解剖學雌性,也可以同時是遺傳學雌性與解剖學雄性
- 目前並沒有任何科學研究指出 Y 染色體或睪固酮水準與體育優勢的因果關係
- 質疑女性運動員「不像女性」,早就是男性歧視女性、白人女性歧視非白人女性「不可能這麼強」的手段;歧視源於對(非白人)女性變得太強的恐懼,這些歧視早就發生在跨性別是一門學問之前
- 體操、射箭、網球、滑冰等較不直接展現力量與速度的項目就從未發生過性別檢測爭議,同時這些項目在歷史上也更早開放女性參賽,很難說這不是因為它們符合父權社會下女性較被允許展現的才能
- 「保護女性」這樣的藉口也曾被奧運官方用來禁止所有女性參與田徑與拳擊項目,顯然「保護女性」自古就是對全女性的歧視,而不是針對性少數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