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0 00:05
真的需要這種平衡報導,之前在精品店上班的時候感受尤其深刻,普通社畜的我以為可以常去 Waitrose 買東西算是日子過得還可以的中產階級了(雖然也還是住在分租雅房而已),但後來才發現精品櫃客人多的是只吃有機超市,出門不搭地鐵只搭計程車或私家車的有錢人,而且,時尚精品櫃的客人還不是最有錢的,去Bond st 後半段那些藝廊跟珠寶店會看到什麼叫做真正的有錢人;但同時,往下一看,基層餐飲店員的薪水只有我的一半多一點,領基本薪資在首都生活根本可以說是了無生趣,這點可以說是世界皆然。
大家很喜歡稱讚歐洲福利多好多好,工作多棒多棒,然後不提需要付出的代價,像是動輒三五十趴的稅金(包括非薪資收入也是,這邊要炒股炒房的難度也比台灣高);勞工福利好的副作用就是你要經商的成本跟風險會非常高,想要開個小吃店都不是容易的事;社宅很多很棒但制度關係住進去就不會再出來了,能符合住社宅的收入通常這輩子也不會有機會買房子。
然後以上比較是西歐的狀況,羅馬尼亞或是保加利亞等東歐地帶又是完全不同光景,普通人月薪可能只有五百歐,基建也落後於台灣。
歐洲有它的長處,但絕對不是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