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4 14:08
每個人都會催眠術
每分每秒碰到的瑣事都在建構自己是怎樣的人
就像阿德勒講的,影響一個人並非過去的發生,而是怎麼看待
近幾年覺得成長最大的莫過於放下許多「應該要這樣」才是好的執念
我想到的是一直以來的教育似乎都是在做預防教育
一定要全力以赴、一定要樂觀積極正向、一定要主動並做出貢獻、一定要認真不懈怠
怕孩子受傷所以限制東限制西,怕養成不好品格所以叮嚀要怎樣不然會怎樣
但沒人教我們怎麼看待事情的兩面、怎麼欣賞沒做好的自己,以及根本沒什麼應該或一定會怎樣
教了兩年書,我覺得最矛盾的是身為導師,與身為陪伴者之間的衝突
有時必須為了導正不恰當的行為,而用了你要...不然會…的句型,但同時心裡又衝突的起了句「真的會嗎?沒有一定吧」的OS
身為陪伴者,我希望能讓孩子體會與理解更多人與社會
但身為導師,又對於怎麼糾正沒有方法,只能用他們不明所裡的規範來強制執行
這樣的論述在一開始就有根本上的問題吧
理論上陪伴並不是用「教」的,但現行體制下大多是採用「教」的方式,當然會有牴觸
我想老師難的是,對抗的不只是兩者的平衡,還有跟烙印在意識中的應該對抗
但撇開是不是做的好這件事,能夠意識到這件事也很重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