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ser.net
2024-09-01 11:28
澳洲生活總體驗心得-生活篇 〔一成不變的生活會讓人失去對未來的憧憬,有時候我們需要一些衝動把那微小的創意來替換某些雞肋且可被鬆動的事務,給自己的生活創造出更多個性空間。〕 這兩年多在澳洲生活後對生活最直接的體悟就是,原來生活不是只有一種制式化的模式。 從小在亞洲長大的我們,因為各樣的生存競爭壓力,無形中都接受了一套社會上制定的最佳生存法則,而我們也不假思索的將多數人嘗試過能以最小試錯成本夠達到中產階級生活的人生軌跡定義為成功:讀書、考試、升學、考公職、念夯科、買車、買房、結婚、生子、奉養父母、退休養老,幾乎這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很認真的思索過到底怎麼樣的生活是自己憧憬的,又或者說我們的社會讓我們能夠觀摩的生活模式種類實在太貧乏;再加上文化上的保守性,使得我們對於自己想要去過一個社會上多數人沒體驗過的生活時感到迷茫,或者是當聽見他人對生活有不一樣的憧憬時不經意散發出的鄙夷,最終讓許多亞洲人的生活模式相當一致性與僵化。
25
回覆
2
轉發
1

作者

粉絲
78
串文
37+

回覆

轉發

24小時粉絲增長

無資料

互動率

(讚 + 回覆 + 轉發) / 粉絲數
35.90%

回覆 (BETA)

最先回覆的內容
發文後用戶內容
幾秒內
profile
王子強
q8a6z0q4a0z2
在澳洲我看見有人在露營車公園一住就是十年然後想搬家時就換去另一個城市的露營車公園;或是有人買輛房車停在公司附近,用健身房的會員解決洗澡的問題,然後靠著省下來的房租發展各種自己的興趣;或是有人過著遊牧般的生活,隨著季節到處去不同的地區工作,然後在淡季時到親友家沙發衝浪;有人每週兼職工作四天,然後妥善利用三天的時間去體驗各樣的活動、自我學習充實自我。 我不是想要在兩種生活模式中戰對錯,因為我知道每個人個性不同適合不同的生活模式,何況兩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態也不同。我是想表達,觀察在澳洲生活的這段日子,他們確實在生活模式上比我們有更多的自由度和創意,或許在家煮菜時跟家人話家常,下班後一起躺在沙發上喝著紅酒看球賽,假日時約個時間一起去公園坐在地上野餐,然後週間可以去社區裡參加些社區活動,假日時可以去參加志願服務或參加各種沒體驗過的活動,透過以上眾多因素的排列組合,我能實在的說我在澳洲過的生活雖然算不上很驚豔但卻很精彩。
幾秒內
profile
王子強
q8a6z0q4a0z2
我知道基於經濟、文化、現實等等因素,台灣現況是無法讓國民的生活水平趕上澳洲,但是當我回台灣生活一週後便有種強烈的被環境框架住的感受,而我也在這相較之下更壓抑的現實中試圖尋找有哪些部分可以被鬆動、被替換,讓自己把生活稍微改造的像自己憧憬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