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ser.net
數據
關鍵字
Threads
Login
串文
串文鏈結
2024-10-25 02:06
#正向教養問題🙋🏻♀️ 想問問脆友、專家們 當孩子情緒爆炸時,如何有效溝通(或行為)讓孩子進入冷靜角冷靜?當小孩崩潰暴怒又八爪章魚纏在爸媽身上時,要如何有效離開現場?然後轉移小孩的注意力? (情境舉例:原則溝通好請孩子先完成作業或者收拾好玩具,再進行下一個他期望的活動環節,但孩子往往出爾反爾,然後情緒上來後堅持要爸媽幫忙處理他不想完成的事情,這時候想讓孩子進入冷靜角或帶離現場,卻往往無法順利進行) 正向教養 #育兒問題
讚
9
回覆
16
轉發
作者
馮郁晴
sunnyfeng_mimima
粉絲
83
串文
70+
讚
回覆
轉發
24小時粉絲增長
發文前
76
發文後24小時
77
變化
+1 (1.32%)
互動率
(讚 + 回覆 + 轉發) / 粉絲數
30.12%
回覆 (BETA)
最先回覆的內容
發文後
用戶
內容
4 小時內
林思齊
stv__l_i_n
當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感到無力和沮喪,然而,這正是孩子在探索情緒與行為之間關係的過程。作為家長,我們的責任是成為他們穩定的支持者,而不是情緒的對立面。 當孩子失控時,我們應該記得:教養不只是解決眼前的問題,而是為了幫助他們理解情緒、學會冷靜與自我控制。讓孩子進入冷靜角或轉移注意力,並不是對問題的逃避,而是給予他們自我調整的機會。重要的是,這過程中,我們要以溫柔而堅定的態度,告訴他們:「我們都可以有情緒,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它。」 耐心與堅持,是讓孩子成長的養分。我們要接受,情緒管理是一門終身的課題,我們同樣在這過程中學習著如何成為更好的父母。
5 小時內
daydreamer
roseyhuang621
我們家也推正向教養,但我有時候還是會有「媽媽權威」,所以在正向教養的路上也跌來跌去的,孩子也平安快樂長到8歲了🥲 我想,6歲孩子已經滿有想法了, 可以不用再帶她離開現場、離開刺激的事物了,因為問題在她的情緒而不是外界刺激。 請她深呼吸(自己也深呼吸😮💨) (或妳們家人在聊天時可以一起想一個冷靜的代號或動作。幫助孩子進到冷靜區間。) 想到我們家,女兒崩潰時要抱抱,我不一定會抱她(因為我自己也很困難)但在她冷靜後一定會抱她,同理她感到困難、感到不安的心情。 冷靜後再來討論作業、作息等課題。 但如果可以,在她跳到崩潰前就先喊暫停,先冷靜下來討論更好。共勉之。
5 小時內
Grace Su
grace930818
她崩潰抱著妳時就抱著,一般我不會講任何話來刺激她,我會說以前自己寫作業寫到崩潰的故事,小孩好像蠻愛聽的,大人原來也會失敗阿的感覺
11 小時內
❤️迺薰|婚姻經營|催眠療癒|婚姻諮詢
alinasister2022
孩子有情緒的第一件事 讓孩子覺得你懂他(當然偶爾會沒用,情緒爆炸時) 你可以這樣說,寶貝媽媽知道你不想一個人收玩具 我剛剛想了一下我平時也很常不想一個人去收洗大家的衣物 我也好希望爸爸可以陪我一起,你也是這種感覺嗎?? 如果他仍然無法稍微平息 這時候可以做的事 1.溫柔的陪著他 我看到你現在很生氣,媽媽會陪著你 接著就靜靜陪著他 直到他平息時再抱著他即可 2.引導確認感受 媽媽剛剛說的是你的感覺嗎? 如果是的話可以備一張情緒臉譜 在詢問他剛剛是什麼情緒 PS:更好的做法是把她平常看的卡通 繪本有關於一樣情緒的狀況 拿來問他會有什麼影響 3.溝通解決方案 可以這樣說 寶貝,現在媽媽知道你的感受了 像媽媽也很常有這樣的感受 那麼你想聽我都如何解決嗎? 想聽你可以跟他多說 不想聽的話可以說 我們原本的目標是有一個乾淨的空間(地板,房間) 現在你可以用你的小腦袋想想 你還可以怎麼做嗎?? 4.達成共識 他仍然有很大可能性需要你陪她一起 你可以堅定的說還是要他自己做 如果年齡真的比較小 可以試著找個折衷方案 例如:你幫他拿玩具,讓他收
13 小時內
心靈隨寫
sophiahsumurmur
1.不收玩具,不寫作業,那就無法進行下一個想要的活動,例如:看電視。若這時孩子堅持要開,無法開就哭鬧,我會讓她哭鬧,因為我能理解「想要的事情無法做的情緒」但我的理解並不影響我的「行動」和「原則」,最怕的是家長的原則前後無法一致,讓孩子的哭鬧造成了正增強。 2.所謂的「原則」無法順利進行,可能來自於孩子卡住了,是什麼原因無法收玩具及完成作業,若是「太亂了,我不知道從哪開始收」那就需要從小目標開始引導,讓他有「完成」的成就感,以及相信自己能完成的自信。 3.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很多的憤怒都是來自於挫折,可参挫折攻擊理論,所以視情況將目標調到孩子能力及意願可達成的程度,讓孩子減少挫折也是一個解法,同時培養情緒的辨識與調節。 4.至於冷靜角,我想許多孩子可能會視其為懲罰,千百萬個不願意,所以家長能夠先自行示範比較好,家長可以為自己佈置一個冷靜角,而這個冷靜角就是不能來打擾的地方,是媽媽安頓自己情緒的地方,孩子也可以有自己的冷靜角,跟媽媽不同的冷靜角,而她有主權能夠佈置。在此,孩子能夠拾回某些權力,但又得學到尊重他人,以及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