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ser.net
2024-10-31 23:16
食物這件事是這樣,先不論手法 在不同溫度濕度食材還有微生物的影響下 基本上不同地方就會產生不同味道 魯迅有篇文章 在抱怨換了個地方,筍的味道就不同了 便是此理 外省人的遷異文學 脫離不了的都是食物描寫 即使食物本身寫得再精準動人 沒有人寫在台灣與在原鄉的口味同一道菜的口味變異 卻也沒有人寫複製原鄉食物的觸動 我疑惑了一陣子 隨後發現寫小說的基本上都是二代 寫下來的再刻意都是家常 那是屬於二代對於食物的記憶 與父母味蕾的深處已經不一樣了 即使我父母雙方都是本省家庭 從小到大的家庭聚餐除了較傳統的日本料理 幾乎都是外省餐廳 我並沒有疑惑過家裡的菜為何與外面的不同 仔細想想,家裡的菜應該談不上什麼菜系 而在臺灣,傅培梅的外省菜系對各家庭影響應該也是大的 家裡應該也直接間接的受其影響 所謂外省餐廳 也多半都是混雜的狀態 長大一些略懂菜系之後 才發現不管去什麼外省餐廳 基本上都是大江南北的菜都有 也好一些味道裝潢菜單都長得有點像 應該是都系出軍旅的關係 好像也就那麼習以為常 (1/2)
45
回覆
25
轉發
1

作者


finnc0902
profile
粉絲
849
串文
431+

回覆

轉發

24小時粉絲增長

無資料

互動率

(讚 + 回覆 + 轉發) / 粉絲數
8.36%

回覆 (BETA)

最先回覆的內容
發文後用戶內容
幾秒內
profile
finnc0902
莊祖欣談的也是她自己的鄉愁 說臺灣「去中國化」,且不論政治意涵上的千絲萬縷 我認為更多的應該是「去外省化」 那恣意混雜的味道 根本原因是什麼我不甚清楚,應該是失去傳承吧 多的是已經不見或是味道已經不若以往的 時間帶走了許多我覺得非常精彩的店 我覺得值得一提的是半畝園,第一代走了之後沒落一陣子 後來味道回來是一群大陸配偶在撐的 前次去也是好幾年前了味道又不太一樣了 來來去去都是人的事 實則,也因為外省菜的消逝 好一些以往覺得普普通通中規中矩的店 現在都一位難求 莊祖欣真的在抱怨的 或許也只是訂不到桌進不了場而已 題外話,但或許是真的想寫的主文 莊祖欣的臉書我有追蹤 文章我第一時間有翻到 沒多想什麼就滑過去了 真的回頭去想 是看到有人藉此在談隆記 雖該脆友未提 但我一想到隆記我的媽呀那個砂鍋羊肉實在令我甚為想念 其實隆記就反覆幾個底醬翻炒 就點一樣就好,極香 有些食物真的沒有就沒有了 故以此記 (2/2)
2 小時內
profile
Ethan YH Song
ethan_yh_song
好想念隆記放在門口的鯽魚跟百頁,擺得那麼隨意,但卻真的好吃。
4 小時內
profile
camino_abc
就是「她自己的鄉愁」 現在新一派餐廳預約困難、熟客限定,500盤上的私廚人均4仟以上小百姓無緣,年輕人吃最多的是網美店、超商,這以後會是他們對味道的記憶。 許多人約出來吃飯卻都安靜在滑手機,更多是隨時間失去的東西。這幾天大概只有您懂莊祖欣的「爭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