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4 12:39
第一個觀點由後結構主義男性哲學家提起(傅柯、德希達等)隨後被克莉絲蒂娃(Kristeava)、西蘇(Cixous)、伊莉葛萊(Irigaray)等女性主義者所發揚光大,主張「提倡陰性形式」對衝陽剛霸權。在這個觀點中,「中性形式」的語言,其實是陽性的,就比如man即是「人」但實際上更是男人,因此對「陰性形式」的推崇是為了建立女性自身的主體,以此來區別於陽性(中性)。
而第二個觀點則截然相反,是主張「拋棄陰性形式擁抱中性形式」,認為如果將陰性形式附加於語言之上,實際上反而是限制了女性表達。第二種觀點認為第一種觀點所宣稱的「語言沒有中性」實際上反而導致了需要在陽性與陰性形式之間不斷做出區分,進而無意識的加強了這些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