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 02:59
今天想寫一個敏感但重要的話題。瓊瑤老師的離世,讓我這個精神科醫師反思:當一個人清楚表達想要告別人世的想法時,我們該如何回應? 瓊瑤老師在86歲時,選擇用「翩然」的姿態離開。她的遺書清晰,交代原因,還不忘叮嚀年輕人珍惜生命。這讓我想到在門急診遇到的個案 - 有的是一時衝動,有的是憂鬱或精神病狀態,兩者的內在不能類比。 在醫院裡,我們總是全力搶救每一個想要放棄生命的人。當一個長者清楚表達不想經歷「痛苦、衰弱、依賴」的過程時,我們該如何在專業責任和個人意願之間取得平衡? 統計告訴我們,65歲以上的自殺率特別高。但數字背後,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故事。 我既非親友、瓊瑤老師也非職責對象,我無法表示支持或反對。但是,當身邊的人願意談對生命的想法時,我們仍需放慢腳步、點一盞燈、用心聆聽理解一個人的內在之聲。 生命教育
24
回覆
1
轉發

作者

Hugo Chen
hugocc
粉絲
232
串文
12+

回覆

轉發

24小時粉絲增長

無資料

互動率

(讚 + 回覆 + 轉發) / 粉絲數
10.78%

© 2025 Threadser.net. 版權所有。

Threadser.net 與 Meta Platforms, Inc. 無關,未經其認可、贊助或特別批准。

Threadser.net 也不與 Meta 的"Threads" 產品存在任何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