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1 05:55
此建物建於1927年,原為日治時期「臺北信用組合」之建築。建築特色:融合了埃及、文藝復興及拜占庭等多種不同風格,玄關兩側的立柱採用了拜占庭柱式,玄關上方3樓部份開設3座圓拱窗,並在柱頭上方立有一對洗石子雕塑的貓頭鷹雕像。門面採圓拱窗,中央由雙柱撐起寬廣入口,上有雙鷹裝飾,比例勻稱。
立面的左右兩側,設計為對稱形式,在2樓~3樓間以兩座長型圓拱窗做裝飾,兩座圓拱窗間設置一隻埃及柱式,圓拱窗的底部以雙菱形裝飾,2、3樓交界的中央處改以單菱形裝飾,並在建築兩側的屋簷處以倫巴底飾帶收編。
這座已近百年的建築,就矗立在衡陽路上見證台北的興衰。
屋頂上那對石鷹,鳥瞰著銀行人員的更迭─從學校畢業後,好不容易進了信用組合工作。戰戰兢兢、深怕工作上出錯;待步入中年,好不容易升上了主管,肩上的擔子變重了,站在門口抽香菸的時間變長...好不容易,屆齡退休,可以回家好好享受退休生活...而石鷹就這麼看著多少人來人往。
而門口的那對拜占庭柱,也從當年光亮無比,經過歲月的洗禮,現在轉成中年柱了,壁面顏色褪色,不像牠們眼下的人們,從直挺挺的年輕人,變成了一個腰圍變寬、頭髮稀疏的中年人哪...
古い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