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6 06:43
(1)
剛剛看到一篇脆文,心裡有所感觸,但因為作者限制了可以回覆的使用者,所以無法引用。
那篇文的大意是:作者身為家教老師,遇到了一名家境優渥、本身也十分優秀的女孩,然而從上課的互動中,卻可以看得出女孩在那樣的環境下並不快樂,因此作者試著和女孩談談課業以外的事情、並告訴她是個很優秀的人,但女孩卻只是羞赧的搖搖頭,直到後來作者詢問第四次,女孩才點頭認同自己的優秀,並開始變得爽朗而滔滔不絕,眼裡有光,和原先判若雲泥。然而,下次上課前,作者卻收到通知,課程被取消、女孩的授課老師也換了人。
讀到這裡,心裡自然是有些悵惘,有時在兼職家教的時候,往往看著學生和家長的互動,再加上上課時和學生的互動、交談內容,就可以大致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部分感受,是壓抑且被動的、抑或自己主動想學且較無負擔的。當然,每個人的狀況有所不同,不會僅是這樣的二分法就能概括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