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6 16:49
昨晚從旁觀察家人處理情緒的方式,發現除了脾氣的跌宕起伏很大,還會急於否認自己對此產生了負面情緒,試圖撇清關係,然後在之後與家裡每個人的對話中持續鬼打牆,鬼打牆的起因就是他假裝自己沒受到影響,但說出口的一字一句都是鐵錚錚的證據。
包括我在內的小孩們很早就發現了這個癥結點,不過當事人想演戲,我們就順從他、不去戳破這個泡泡,繼續陪著演下去。
直到家人洗完澡後、自己主動說出:其實我發現自己不高興是因為……(一長串家務事)……聽到家人終於看見情緒的發生、誠實表達自己的感受,當下的我彷彿也跟著釋懷了。即使我試圖旁觀這些事情的發生,但畢竟是切身之事,面對家人之間的相處課題還是難以置身事外。
所以看見家人在面對情緒課題上有這樣的轉變,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當然過程中,我也不時能看見自己的縮影——
那個在社會生活中,為了避免關係失衡、為了迴避(承擔不起後果的)人際衝突,而期待自己變得百毒不侵、內心不起任何波瀾;其實只是逼自己對各種情緒視而不見,不斷掩飾、埋藏、積累的調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