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ser.net
數據
關鍵字
Threads
Login
串文
串文鏈結
2025-01-17 03:00
完完全全是錯誤抽樣與類推! 自殺風險族群,不等於「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使用者」。基於使用回饋,該方案已發揮「早期介入、轉介、補助經濟弱勢族群」等初衷。 再者,精神診斷數量提升,不等於更多人因此生病,而是更多人獲得醫療協助。 自殺死亡率提升,交叉比對使用回饋也可以發現,相關服務具備介入效果,但是覆蓋率不足,進而導致整體趨勢無法下降,故應該提升經費與宣傳推廣,進而讓高風險者也能觸及資源使用。 目前已經因為經費有限,已經無法「申請之後,立即開啟服務」,結果現在還要凍結預算?只會導致服務延宕,並漏接更多潛在的服務需求。
讚
639
回覆
16
轉發
140
作者
怒怒心理師|影評|心理學|諮商
frankyview
粉絲
21,377
串文
719+
讚
回覆
轉發
24小時粉絲增長
發文前
21,393
發文後24小時
21,413
變化
+20 (0.09%)
互動率
(讚 + 回覆 + 轉發) / 粉絲數
3.72%
回覆 (BETA)
最先回覆的內容
發文後
用戶
內容
3 小時內
飯桶型異男& buju
bujuhaha
推推
11 小時內
jfccfrancoisfengchi
診斷量/就醫量,可以當作疾病防治的成果指標嗎? 越多人看精神科,越多人確診精神疾病,等於政府防治不力嗎? 不一定吧~~~ 診斷量更高,可能是有更多人願意出來就醫啊,原因很多很多 自殺死亡率,可以做為心理健康服務的績效評估指標嗎? 或是反過來問,政府開辦這個心理健康服務,目的是防治自殺嗎? 不是不能評估檢討,但國民黨委員提這種評估很粗糙耶~
一天內
柳灩/A. C
shiningblandly
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