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0 17:24
用葉廷皓的Netflix 看中山美穗主演的情書,直到帳號失效—
長期而言,人都會死,記錄文明的電磁紀錄也會消失。嚴格來說,藝術家的腦子也只不過是比較特殊的電磁活動而已。網際網路30歲,正值壯年,隨時都在崩塌;錄影帶50歲,正值遲暮,其有效播放即將在2025年迎來大限。43歲的新媒體藝術家葉廷皓活在這兩個時代中間,卻先不告而別,遺留下龐大的電磁紀錄。對於活著的人而言,這樣的訊號又代表什麼呢?
有時候肉身比數位世界更脆弱,數位肉身在使用者離開後,其電磁紀錄仍短暫存在數月至數年,如佛教語之「中陰」。短如沒有續費的Netflix帳號,與其觀看紀錄;長則是其曾經公開的部落格、社交平台、表演影音紀錄或區塊鏈上的數位作品。這些電磁紀錄對於部分生者而言產生了價值,無論是葉廷皓主動擾動過的社會行為,還是被動累積的數位足跡,如其紀錄美食的「肉帳」。
由於網路已成為大家短暫的一生的集體心智,甚至幻化為大型語言模型,或許我們可以將「大家」改寫為「網路」,「當網路忘掉他,他才是真正的死亡。」基於某些非相關的理由,網際網路「暫且」沒有忘記葉,只不過葉再也無法成為網路上的芳鄰,主動提供值得共享的回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