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3 23:59
簡體字、標點符號的創立跟新文化運動與漢字拉丁化的文字改革風潮有關
什麼是漢字拉丁化?簡單來說,漢字拉丁化是新文化運動的一個支流目的是為了普及教育與識字率,
但此時的目標是要用拉丁字母完全取代漢字,魯迅在死前甚至還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此外,1919年胡適還有一眾知識分子的倡議下(《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現在台灣普及的標點符號用法就開始出現了,可以說現行台灣標點符號也是受新文化運動的文字改革影響,在此之前中文是連句號、逗號都沒有的。
而時間來到國共內戰、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的中共毛澤東時期,漢字拉丁化進一步推進演變(雖然後來不少文字改革的知識分子之後在文革被批判為走資派),1940年代進一步出現了我們現在所謂的簡體字,1958年確立漢語拼音,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中共頒佈的標點符號依然是用「」,但隨著後來中共出版物逐漸將直排改為橫排,到1990年代才變成””。
-
總結:「」是中華民國新文化運動創立的用法,使用””則是1990年代中共敲定的用法。
此外,我個人覺得如果支語的定義是中共的簡中中文格式,那””確實算是支語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