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4 06:29
《英雄變奏曲》
「森畢京柏」。這名字確實陌生(村上春樹在其首部著作《聽風的歌》中提及,六七十年代暴力美學的標誌),但講起其成名作《日落黃沙》的內容時,大家可能就會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
話說西部黑吃黑的年代,幾位男性手足閒時將酒樽左拋右扔,玩著無聊遊戲等候上陣。殺敵,目的就是救一個為女人而做出儍事的兄弟。眼前,他們所面對的,是一個部落的軍閥惡霸,幾位手足視死如歸,子彈以外,最順手就是挪用女性的身體,擋著敵方的槍林彈雨。最後,雙方兩敗俱傷,電影的結尾,曾經的同路手足,坐在被摧殘的村莊門口,前路茫茫。
似《槍火》踢紙碎?像《放逐》對付大佬任達華?如《英雄本色2》大戰後坐在梳化一臉茫然?師父森畢京柏傳𠄘了西方英雄主義,讓吳宇森、杜琪峰等在東方發揚光大。受著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影響,浪費主義在吳的電影,不只局限在男性情義,當中也散發著《祖與占》的男女愛情之美,殺手、走難者可以為女人、弱者拋頭顱、灑熱血。英雄,在東方來了一個變奏,加了一點兒道德感,女性角色開始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
近代,在西方平權運動影響之下,英雄的形象更有徹底的改變。不讓…全文請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