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8 23:13
非常痛恨台灣的英語教學方式 將文法規則搞的異常複雜 什麼情境要套什麼句型 碰到 A 時要變 B 然後在 C 的時候是例外 隨便上網抓了幾個例子: 1. S+V+O+C(主詞+動詞+受詞+補語) 2. 未來進行式 » S+ am/are/is going to + be + Ving » S + will be + V-ing 說真的 我至今依然完全不知道什麼是受詞 什麼是補語 更別說還有什麼賓語,及物,不及物等等等... 語言不就是拿來說的嗎? 為何在台灣卻成了背公式 解題的工具 把英語活生生教成了數學 真要說一個非要搞懂的重點 那我覺得只有動詞 把動詞搞清楚 剩下的就只是生活上的實踐 和單字量 除非你主修文學 否則真的不要花大把的青春在文法上
340
回覆
123
轉發
38

作者

$hiun | 醉勲勳
shiunxun
profile
粉絲
3,588
串文
239+

回覆

轉發

24小時粉絲增長

發文前

3,585

發文後24小時

3,591

變化

+6 (0.17%)

互動率

(讚 + 回覆 + 轉發) / 粉絲數
13.96%

回覆 (BETA)

最先回覆的內容
發文後用戶內容
5 分鐘內
profile
Simon Liao
simonnliao
好笑的事,無效的教學模式從來沒有改變過,台灣教育不知道耽誤了多少人的青春🤷‍♂️
2 小時內
profile
KK Farm, Vietnam
henry_yao0303
受詞、賓語、補語、甚至謂詞... 其實是和邏輯有關的,我不是語言學者,但是就我對邏輯和語言結構的理解,台灣這樣的教法在整個脈絡上是斷章取義。
3 小時內
profile
Michael
assure2012
您抓錯重點了, 這些主要文法句型架構, 是學習英語母語者語感的捷徑; 可避免您說中式英語。您說只有動詞重要, 顯示你只理解到動詞, 沒有理解整個句子的母語用法, 英語應從學習完整的句子的角度學習。去讀紐約時報的社論, 就可以知道只會口語, 單字全查出來, 還是看不懂報紙的社論。
3 小時內
profile
Travis Hsieh
travis.hsieh
應付考試跟實際要用的學法不一樣。
3 小時內
profile
hiouy65
文法的出現應該是當作捷徑來使用 但我覺得台灣的教學太考試取向了 語感都沒有培養起來就在套公式 很容易造成混亂 但短期內在成績上要有成果好像也只能這樣 除非去有獨立系統的語言學校
4 小時內
profile
Edward
ed_war_d_h
國中上英文補習班的時候老師:「這是OC受詞補語,圈起來」 I was like “^_^?” 到現在26歲還是不知道那是三小⋯但也沒有因為不知道那些是什麼就英文爛掉⋯畢竟我沒有要走英文教育懂那些好像也用不到?
4 小時內
profile
gogoroz
gogoroz
主詞、受詞很困難的,你搞不懂也是理所當然
5 小時內
profile
Wilson Lam
wills__lam
因為你在讀書要考試拿分啊,不用考試,跟人說話時英文都亂來,聽得明白就好
5 小時內
profile
chiling_ching
外文系路過 文學說真的也不會拘泥於文法😂😂 一個月嗑一本厚到不行的英國文學 根本沒在管文法怎樣怎樣都用掃讀的 但非母語者 沒有在外國的環境下有外語薰陶 或者沒有接觸國外事務的話 文法的確是可以幫助理解 而且對於已經有一定基礎的人 文法是可以幫助整理 看久了可以知道每一課的文法都有一定的邏輯 就可以不用每一次都當一個新的文法來背
6 小時內
profile
Hinokari
hinokali
為什麼是我吃蘋果, 而不是我蘋果吃, 這正正是SVO和SOV的分別。 而又為什麼不能說「我吃」 (不及物/及物) 搞不懂是因為你完全無視語言學。

© 2025 Threadser.net. 版權所有。

Threadser.net 與 Meta Platforms, Inc. 無關,未經其認可、贊助或特別批准。

Threadser.net 也不與 Meta 的"Threads" 產品存在任何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