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9 06:21
這篇分享讓我想起一件事。
研究所時聽某個大學在台灣讀影視科系的同學說他和同學申請過短輔,我問他那個作品拍了什麼,他說:就失能家庭啊、邊緣人高中生啊,評審就喜歡這些題材,他們喜歡什麼我們就拍什麼,拿得到補助比較重要。
那時候我內心大受震撼,心想:為什麼只是大學生而已就如此現實?為什麼拍學生短片也會出現討好、迎合甲方爸爸的心態?為什麼學生階段思考的不是自己想拍什麼、嘗試什麼,而是評審喜歡什麼、想看什麼?
到底哪裡出了錯?
如果連大學生都會有這種投機心理,那更別說業界了。
拿到補助、拿到投資最重要,至於拍什麼?有那麼重要嗎?
-
避免不明所以的人看到黑影就開槍,再次強調,我認為藝文界補助有其必要性與重要性,但我們不能否認有些人會把補助單純視為拿到資金的手段,而這些人到底是不是值得補助的對象,這是所有人要思考的。
但我得說,補助機制的設計和定期檢視調整才是根本,因為少部分投機者仍是在遊戲規則內做事,如果沒有投機的機會他們也投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