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9 15:30
▮ 3. 復活 身為一位治療師,我曾在治療室裡感受過深深的挫敗和憤怒。有一次,我真的很生氣,覺得自己招誰惹誰,為什麼要來受這個氣? 我知道,治療師在治療室裡頭有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難過、沮喪等感受,我漸漸很習慣與之共處,但生氣、討厭這些感受,我還沒那麼擅長。 心理治療師在許多人的想像中好像是溫和、耐心、穩定並且充滿智慧,但事實上,我們也會感到疲憊、無助,甚至想要放棄。特別是當來談者被要求前來,他們並不友善、合作,也可能帶有敵意。 學習治療的時候,我常常接觸到「倖存」這個概念,指的是分析師或是治療師的倖存。 簡單來說,就是治療師在應對治療過程中的挫折和挑戰時,是否能幫助來談者,同時不被擊垮。就我的理解,當治療師因為難以招架,因此做出不恰當的反應,或者,因為來談者的反應,治療師的行動背後是報復的意圖,那治療師就沒有倖存。 在那一次我很生氣的經驗裡頭,也曾浮現出不想要再與這位來談者工作的想法。我覺得倖存真困難,我大概算是死去吧。 (續
55
回覆
18
轉發
3

作者

Bunrealy
bunrealy
profile
粉絲
801
串文
189+

回覆

轉發

24小時粉絲增長

發文前

766

發文後24小時

796

變化

+30 (3.92%)

互動率

(讚 + 回覆 + 轉發) / 粉絲數
9.49%

回覆 (BETA)

最先回覆的內容
發文後用戶內容
幾秒內
profile
Bunrealy
bunrealy
那次治療結束後,經過休息,我慢慢地恢復,原先的情緒從生氣、不滿轉變成低落與自我懷疑,我開始回想整個治療過程,我發現自己遺失了許多記憶片段,不知道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我也發現在那個治療當下,我漏掉了許多我應該要做的,我覺得我搞砸了。 某一天早晨,我跟督導談起這件事情。當時我已經恢復了許多,有足夠的力氣來談論這件事情。 督導引導我思考,我在治療室裡感覺到的痛苦,會不會就是來談者的痛苦,他沒有辦法說明,因此他只能做給我看,讓我有相似的經驗。 雖然我感覺我自己死去了,然而,督導卻告訴我:「可是你事後會復活。」 沒錯,我會復活。 復活後我就可以繼續思考,想這位來談者。知道自己會復活,讓我輕鬆許多,我覺得我好像又有勇氣再繼續嘗試,儘管我又擔心又挫折。 當他讓我痛苦的時候,我仍然可以持續思考,我便是在向他展現一種理解的態度。當我復活之後,我可以跟他討論。經過這樣的經驗,他就會明白「治療師雖然當下當機,但是沒有被我弄壞」。 (續
18 分鐘內
profile
敏兒
minwhan25
雖然我不是冶療師,但是有時候陷入膠著時,看到治療師的努力嘗試,就又覺得:好吧,再努力看看。
一天內
profile
Ruyan芮安心靈
ruyan_lin
聽起來像精神分析的主體間性中間醞釀出了什麼?來訪者會移情給治療師,治療師也會有反移情作用在來訪者身上,但這中間的過程是否都是客觀的感受?還是有治療師自體的議題被引發?精神分析的「Evenly Suspended Attention」懸浮注意運用在反移情上更好協助來訪者的覺察和改變,而治療師也會有安全邊界不會過度捲入而受傷

© 2025 Threadser.net. 版權所有。

Threadser.net 與 Meta Platforms, Inc. 無關,未經其認可、贊助或特別批准。

Threadser.net 也不與 Meta 的"Threads" 產品存在任何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