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9 15:47
我自己的感覺是,關係的穩定、彼此對關係的重視程度,會影響這個關係能不能走得深、走得遠。常常有些個案因為屢次時間變動,約定時間快到了,心理師都會不確定個案到底會不會出現,或者是見了面,也都記得先前的內容,但面容相對卻仍有一種好像初次見面的感覺。
我跟督導討論時,督導建議我要注意我跟個案的合約。我們可以調整頻率,但是我們要有共識:這是一個新的合約。而不是治療可以被隨便對待。
我也很同意這樣的態度,我們無法像是傳統精神分析,頻率固定且密集,現代人的很多原因讓我們的治療的變動成為必然。但是我們仍然還是可以有一種新形式的約定。
像是我前陣子有一位個案因為很多原因,經常不好約下次時間,我後來跟對方定好,我們的頻率會是每個月一次、會在月底進行,他在確定行程後來約我每月最後一週我可以的時間。
有這樣的約定後,我覺得不確定感安定很多。雖然下次治療的日子不可預期,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預期我們下次的見面。
約定治療合約,並不是只是形式上的,而是希望傳達我的態度給個案。在彼此有這樣的態度下,我相信這個治療不管走多遠,才可以走得更深。
「我會很在意這件事情,我希望你也很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