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3 03:53
剛出社會的時候,我做了一個既渺小又重大的決定:留在原生家庭裡。 與家人同住有利有弊,但那些都不是我的考量,使我留下來的僅是一個單純的自我束縛──不要輕易離開,因為我可能會一去不復返。 大學外宿的時候,我偶爾會接到我媽打來的電話。話筒那端責備的語氣夾雜著思念與委屈,問我為什麼都不回家、為什麼不想念家人。 當時的我其實很無所適從,情緒流露的話語就像噪音,讓我很想把電話掛斷。只因為她是我的母親,才選擇沉默地、隱忍著直到最後。 曾經在Threads看到有人表示他不相信所謂的迴避型人格:不關心伴侶單純就是沒有愛,否則難道迴避型的人會這樣對待家人和朋友嗎? 但其實會的,因為我確實曾經如此對待我的家人。這段曾經是以年為單位的過往,而尚未自我察覺為迴避型的人,只能莫名其妙地糾結。 在我的迴避型人格發作地最嚴重的時期,「渴望親密」與「排斥親密」兩種矛盾的心理狀態同時存在著,並對情緒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十餘年了。這個人格乃至障礙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何時開始穩定下來,自己也無從說起。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築了一道厚重的牆。 下一個十年,要為了拆牆而努力。😌
7
回覆
1
轉發

作者

鄭貓鼠
w520740
profile
粉絲
43
串文
172+

回覆

轉發

24小時粉絲增長

無資料

互動率

(讚 + 回覆 + 轉發) / 粉絲數
18.60%

© 2025 Threadser.net. 版權所有。

Threadser.net 與 Meta Platforms, Inc. 無關,未經其認可、贊助或特別批准。

Threadser.net 也不與 Meta 的"Threads" 產品存在任何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