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權力與進步:科技變革與共享繁榮之間的千年辯證》第九章〈人工智慧來襲〉。
這章在談現有人工智慧的發展未必有效地提升生產力。雖然許多工作確實已被AI取代,但在自動化的同時,應該檢視成效。
作者舉例,如AI客服可以節省人力,但可能往往讓使用者得要經歷漫長的確認程序,而這個過程卻讓使用者感到疲倦。相反地,若是真人客服,也許能夠更好地為使用者解決問題。關鍵在於好的服務涉及到人的許多能力,而這關乎「隱性知識」的培養。
作者建議,與其思考AI能否達到人類的智能水平,不妨思考AI如何能夠更好地讓人的能力更好地展現出來。關於這方面,作者提到Engelbart在1968年那場震撼全世界的展示,mother of all demos,包括遠端共編、超連結、圖形介面等,藉此點出出科技發展能夠強化人類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Engelbart的例子很有趣,恰好前陣子我也讀了他那篇名作Augmenting Human Intellect:
A Conceptual Framework。科技的發展目標應該是「以人為本」,讓人的智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人的價值,以及科技所應扮演的角色,是個重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