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0 07:21
我就是從小看台漫長大的台灣人。
最小的時候媽媽會買敖幼祥老師的《烏龍院》給我,大一點之後我接觸了少女漫畫月刊,《夢夢》和《甜芯》上的台灣漫畫家數不勝數,從國小一路買到高二,其中讓我最入迷的就是顆粒老師的《Lovely無所不在》,是我第一次看到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相關的題材被以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同時期也在便利商店買到了封面精美的《珂普雷的翅膀》單行本,是讓我開始將台灣文化與「美」的印象連結的開端;不久後學校圖書館就有了《CCC創作集》,《異人茶跡》、《北城百画帖》、《守娘》、《神之鄉》、《蘭人異聞錄》⋯新集數我第一時間就會搶。
大學時手機條漫開始流行,app我也只拿來看燒腦的《W》和嗆辣的《北投女巫》,近期更有《綠之歌》、《守娘》、《直到夜色溫柔》、《A子%%走》、《九號天鵝》、《引路人》、《三個不結婚的女人》⋯
少女漫畫月刊上的老師們讓還是小女孩的我認知到,不是只有日本人才有資格以漫畫家為職業;CCC的老師們讓當時處於升學壓力的我知道,台灣史並非只是薄薄一冊的冰冷教材,祂擁有神秘的、美麗的、充滿哀愁的故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