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 00:40
主文與這個留言內容大約就是這邊網路綜合討論能達到的較高高度吧。兩個陣營的論述其實就是這樣層層疊疊的,找到一個施力點就衍生成論述的彈藥開火,然後被擊中的找到了看似成立的反駁就覺得對方發言愚蠢不負責任,儘管這個反駁在對方看來又顯得過度誇大不實,產生循環。
昨天聊天想到個比喻,像遊戲那樣有不同等級的野怪排序,每人刷各自等級相近的,在獲取或被索取情緒價值。或者某種鬥獸棋XD
從這個基點看也能想像,討論環境以及整體情緒的激化,其實會克制完整的論述在更有益的高層互動,因為大家各自的目光與動力都分配在自己相近的層級就消耗完了。而脫離層級太遠的論述會發現自己根本沒人在乎與反應。
可以說,這邊開始討論的,其實才有到達基本的公民討論層級,我們一方面當然不能要求公民對政治經濟學都有深入的鑽研,但現代社會其實多少都會接觸到一些,總不能在平常侃侃而談,但具體操作上就全部歸零。理想情況應該是試圖就學理以及自身的生活體驗展開論述與討論,補充彼此理論框架與認知角度的不足,但當然這只是呼籲而很難達成,哈伯瑪斯那種對溝通的期待被證明太過偏離現實,那討論應該如何構成,使其實然應然能有所結合,就是下個必須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