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3 01:04
例如,有家長問說:「老師,你知道我的孩子有受傷嗎?他說是被人用鉛筆戳傷的,我不是要向老師您究責,只是想請問老師針對這樣的狀況,有沒有好的方式避免後續再發生。」
而老師的回應是:「呃…沒有人跟我說耶,請問是誰受傷?」
那位爸爸不爽地表示:「這件事已經發生兩次了,第一次我想說讓老師處理,不要介入,第二次我還有傳LINE給老師,結果已讀不回,我現在馬上把LINE給你看,你明明就已讀……」
老師只尷尬地說:「關於這件事,我會回去好好確認,再給家長一個回應。」
關於其他家長提出的各個問題,老師也都是回應:「這件事我會好好記錄下來,回去好好思考之後,再回覆給各位家長。」
就這樣彼此鬼打牆將近一小時,一位主任很識大體地邀請老師出去私聊。
好戲這才總算開始。
眼看目標離席,家長們的炮火終於開打,你一言我一語地向留守現場的主任抱怨,然後不知從何時起,先生主導起會議走向,他條列式地跟主任報告我們家長端的疑慮及擔憂,後來甚至挑明了說:
主任,其實我們最想知道的是,有沒有可能換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