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3 06:48
這一部論典名為《修心日光》,此中所說的「心」,意謂能淨治之心,或說能修持之心。所以,我們應當將其指向自己的心,而不是去關注別人的心如何如何。
因此,我們可以將《修心日光》之名義,再加上自己的名字,例如「能淨治熹嘉仁波切之心的日光」,或如「能淨治__之心的日光」,藉此提醒自己___這一部論典就是能淨治、能修持我的心之日光。否則,我們看到《修心日光》之書名時,就只認為這是一本論典,它是一本書,而我是我自己,這一本書又不是我,我們很容易就生起這一種的想法觀感。
我們應當了解到:這一本論典所說的心,其實就是指向我自己的心___如何淨治我的心、如何修持我的心___而不是只將它視為一部論典,它與我沒有太大的關係。
為何我們修心總是比較困難?因為我們在聽聞經論之後,「所聞義理」與「我的心」之間仍有間隙不相合,我們的思維並未連結於所聽聞的義理。我們應將「所聞義理」與「自己的心」相結合,使二者之間不再有任何間隙,這樣才能真正對於自己的內心有所幫助。你所聽聞的經論義理,若與你的心之間不相融合,猶如二者之間留有空白處,經典是經典、我的心是我的心,二者不相干,這就沒有太大的幫助了。
摘錄自嘉熹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