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ser.net
數據
關鍵字
功能建議
Following
Threads
Login
串文
串文鏈結
2025-01-24 16:02
續 當晚講座非常精彩,一路從七點講到十點多。 幾個筆記分享: 如果没有一點對社會、主流的反感, 大概沒辦法這麼任性、又有使命的持續20年, 做出有菱有角的編輯。 台下人問:編輯會沒靈感時候嗎? 他說:只要對事物有疑問、質疑、敵意,就會有靈感。 當代設計師不要被技術綁架。 設計
讚
3
回覆
1
轉發
作者
Jochieh Huang 黃若潔
jochieh.huang
粉絲
730
串文
153+
讚
回覆
轉發
24小時粉絲增長
發文前
440
發文後24小時
595
變化
+155 (35.23%)
互動率
(讚 + 回覆 + 轉發) / 粉絲數
0.55%
回覆 (BETA)
最先回覆的內容
發文後
用戶
內容
6 分鐘內
Jochieh Huang 黃若潔
jochieh.huang
當天聽到最感動的故事 原來,IDEA雜誌曾在1968年做過台灣的特輯,還請台灣設計師 設計封面。書中採訪的台灣設計師,如今幾乎没人認識。所有 的作品都很精彩,大多都是工業設計、視覺設計都要包辦,現在看起來 非常符合當時的國際風格,令人好意外⋯ 展覽期間,因為聯合報500輯上報紙介紹這次展覽,一名九十 歲的老先生拿著報紙,找到書店,而他就正好是其中收錄的設 計師⋯真的希望能趁來得及,請林正義老先生讓我們知道我們 錯過的台灣設計脈絡到底是什麼⋯ 台灣設計史的的斷層,到底是什麼造成的? (未看先猜政治) 希望下次去日本可以買到這本收藏!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