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5 15:52
讓人回想起指導老師的評語,儘管他可能不清楚可能帶來的影響。他似乎是有些擔憂地說:你有一點太高空地看待事情 因為把自己抽離太遠,而感受不到世界,以至於很難體會到快樂和傷悲,和沉悶一起隱沒在深海中 至今也是如此,並不是不知道在做什麼,只是覺得一切都沒有什麼意義。有嚴重的解離感,事情還是做,但是感覺像看著別人執行一般 生活的一切都沒有什麼太深遠的意義,拿到學位、找到工作、賺錢,然後呢 快樂也只是一下子,悲傷也是一下子 感覺不管做什麼都沒有什麼價值嗎? 先不論群體利益,而是單個人利益而言,就沒什麼價值 如果做了很厲害的研究,又怎麼樣? 不在乎是否對社會有所貢獻,對自己來說就只是一瞬間的成就感,之後又是下個研究 周而復始的輪迴感 成功與失敗,只是形成下個生命事件 開心或悲傷的時刻,只是下個開端 就算沒有庸庸碌碌,又與庸庸碌碌有何不同。
9
回覆
3
轉發

作者

默喵🍀
mo_miaou
profile
粉絲
3
串文
114+

回覆

轉發

24小時粉絲增長

無資料

互動率

(讚 + 回覆 + 轉發) / 粉絲數
400.00%

回覆 (BETA)

最先回覆的內容
發文後用戶內容
一分鐘內
profile
默喵🍀
mo_miaou
存在危機:一種自我內心衝突,令人認定生活沒有意義、無法認清個人身份是其特徵。(wiki) 當解離感太重而感到痛苦時,就會拿出來看一下的文章,至今還沒有參透。目前只能盡量讓自己專注於現在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706544340.A.D81.html
9 分鐘內
profile
橘貓的社會學
cat__soc
我之前有蠻長的時間也陷入在這個銀河/宇宙觀點中🥹,所以好奇在實務上怎麼治療
一小時內
profile
沈柏宏
bhshen09
家母學佛虔誠,而宗教即使追求自身果報,也是寄託來世而非許願馬上獲得具體好處,因為輪迴世間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即便眼前看似豐碩成果,亦隱藏可能產生苦受的起因。 如此一來,家庭教育自然偏重內在心態,成功學常說以終為始,觀察仰慕對象然後反推如何從現在成長為對方。問題在於當你很容易察覺對方表象下辛苦之處,自然不會多想要和對方一樣,我現在不就過得好好的? 但人生並非一帆風順,感覺不舒服向家人傾述時,家母會搬出教理讓我以更寬廣長遠的角度檢視自己:雖然你當下很苦,但每個眾生都有各自難以說明的挑戰,所以大家都是這樣、你的感受很「普通平常」,用自己的心去調適,才是唯一有用的做法。 於是我變得更能發現別人亮點、更謙虛自省、更寧靜致遠、更處變不驚、更自立自強,沒有特別想變成什麼樣子,遭遇困境依然能靠自己調整心態撐過去......但很少覺得家庭承接了我的情緒。 我相信父母都是愛我的,只能當作我不擅表達,無法讓他們聽見我的心聲吧。

© 2025 Threadser.net. 版權所有。

Threadser.net 與 Meta Platforms, Inc. 無關,未經其認可、贊助或特別批准。

Threadser.net 也不與 Meta 的"Threads" 產品存在任何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