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6 14:15
《針對(二)》
只見他頓了下,吐露出想學日文,因為想去日本留學,聽說父母就是在留學時期認識的。但因抽菸被抓,家中逼他休學重考,離開這「帶壞他」的高職校園,但自己已經高二,不想再浪費時間重考高中。他很害怕,已經犯了一次錯的他,父母是不可能聽他意見的。
頓時大家安靜下來,有人試圖安慰,有人皺眉表示怎麼有煩惱都不講的啦,也有人只是靜靜地在一旁聆聽。中場下課大家都跑出去放風,只有他還留在位置上,又繼續跟我聊了一會兒。
所以原來,他說的「浪費時間」,並不是針對我。換作更早期沒經驗的我,一定會想掩飾尷尬、當做沒事接著講下一句;或為了保住大人顏面,語重心長「戒菸很重要、怎會浪費時間。」因而錯失了一個真情吐露的機會吧。
當我們不預設任何立場,擺脫覺得尷尬或位居下風的焦慮感,才能真正貼近對方的內心。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