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7 12:00
中文名稱:烏頭翁(網路上找到的)
別名:烏頭殼(台語)、台灣鵯(中國大陸、香港)
分類:台灣特有種
分布:台灣南部與東部的中低海拔地區。
臺灣紅皮書:近危(NT)
形態特徵
身長約18cm。雌雄鳥羽色相同,雄鳥比雌鳥大。頭頂至後頸羽色烏黑,有黑色鬍線。雙頰、耳羽及喉部灰白色,嘴角有一橙色或黃色痣點。背部灰綠色,腰部灰色,翼的覆羽、飛羽及尾羽灰橄欖綠有黃綠色的羽緣,胸部淡灰褐色,腹部白色,尾下覆羽白色,羽緣帶有黃色。喙黑色。跗蹠與趾黑色。
另外,在台灣東部與南部可見許多烏頭翁與白頭翁的雜交個體,各羽區有不同顏色的組合,產生的雜交類型很多,原則上兼具了兩者的特色。有些雜交個體的頭部黑色或白色範圍甚大,遠超過純烏頭翁或純白頭翁黑白兩色原來所佔的範圍,雜交個體在此兩極端之間展現多樣的羽色變異。
棲地與習性
棲息的範圍很廣,由岩壁至庭園均可能出現,常出現在中低海拔的次生林、灌叢、農田、果園及都市公園與行道樹等環境中。
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