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31 08:56
即便品種對於犬隻行為傾向的解釋力不足10%,但我們還是會依賴品種的刻板印象來快速評估犬隻。一如血型或星座永遠不足以解釋人性格的多樣性,但我們仍會受其影響,更常形塑犬隻行為的驗證型偏誤。 自己所飼養的三隻赤柴,剛好是同品種可作為組內分析,而他們又分別有不同年齡段(老犬、幼犬)、性別、體格(健壯高大、體態一般)、長短嘴(狸貓臉、狐狸臉)等變相可以進行組間比較。 我觀察到:他們三隻確實存在著獵犬有的「職業需求」,較容易執著自己盯上的物品、玩具(獵物),當他們認定自己必須得到某個東西時,相當不容易將其吸引力轉移走(除了食物)。此外,考量到柴犬曾經差點滅種,經人工復育才逐漸又恢復數量,其基因庫複雜度可能更低,且當時能存活的柴犬,可能也有較易敏感(遠離危險與人群)的傾向。 但他們仨也確實展現著不相同的互動風格、反應敏感度與行為傾向,許多內容也能與研究內容相呼應。或許永遠需要提醒自己:如果僅因為刻板印象而進行了無故的差別對待甚至是刻意傷害,那將轉為我們不樂見的歧視,對於動物權益與飼主社群並不是好的發展方向
5
回覆
1
轉發

回覆

轉發

24小時粉絲增長

發文前

73

發文後24小時

73

變化

0 (0.00%)

互動率

(讚 + 回覆 + 轉發) / 粉絲數
8.22%

© 2025 Threadser.net. 版權所有。

Threadser.net 與 Meta Platforms, Inc. 無關,未經其認可、贊助或特別批准。

Threadser.net 也不與 Meta 的"Threads" 產品存在任何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