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09:51
今早我看見生活工場收掉了『實體通路』,雖然震驚,但我也不意外,只是商業直覺,接下來的路更難走。
1998-1999年,生活工場是我當時的客戶,對於五年級生,六年級生,在外租屋時到生活工場去挑一些居家用品,都能提昇自己的品味。我在珠寶設計公司期間,很開心能服務這個年輕時的夢幻居家生活品牌。在任期間,得知生活工場的所有分店都委托統一集團下的盤點公司服務,為了切出繁瑣的盤點工作,也節約組織成本。但我建議不要。數年後,我人在菲律賓就得知統一集團代理了無印良品。生活工場當時最引以為傲的日本看展,選取風格,東南亞製造,接下來呢?國際品牌因國人年平均所得逐步上升,一一進駐百貨,mall 及獨立商場,接著各個網路平台吞食居家用品,國際網路購物及國際物流入侵,生活工場是什麼?
退出實體市場,是不得不的選擇,但接下來呢?生活工場真的擅長經營網路嗎?我的憂慮是否會跟誠品在網路平台一樣難見起色。
一個失去優勢的台灣本土品牌,下一步是什麼?什麼是生活工場的品牌定位符合這一代台灣人的需求,設計力,價格力,服務力有好多課題。
在對的時機,做對的事,我們賺時代財,時代也會將我們吞噬,祝各位創業者,創業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