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5 18:30
[ 誰是壞人?]
最近的心得是寫議題類的文本,
笑點要更重視指向性。
現場喜劇的笑點也有指向性,
但很多時候觀眾與演員會有個默契是:
「演員的動機就是為了讓現場觀眾笑」
在這樣的前提下,觀眾可以比較忽略指向性,
反正怎麼好笑怎麼來。
議題類的腳本像欸,
因為脈絡才是主角,因此笑點的指向性更為重要,
我自己會把笑點的指向分成幾種:
1. 打向壞人
我不喜歡 punch up 這個詞,
因為他隱含了這個對象必須要在上位,
但有時候脈絡裡的壞人未必是上位者,
只是在特定的脈絡下是壞人。
他可能是個窮苦勤奮的人但酒品很差、
或是大學生在練車但撞進便利商店等等。
2. 打向好人
同樣這裡的「好人」只視行文的脈絡而定,
不代表他就永遠都是正義的化身。
3. 打向路人
這邊的路人通常是不在脈絡裡的壞人,
例如習近平、祖克伯等等,
運用他們的負面標籤來當笑話的連接點。
4. 打向空氣
觀眾笑了但沒有強化任何脈絡。
「北韓禁止吃熱狗,因為熱狗很難含」就算是這種,
少數情況下可能有加強荒謬感吧?
5. 打向自己
自嘲、耍笨、哎呀打到自己了好痛😖
好人壞人看起來十分扁平,但(留言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