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ser.net
數據
關鍵字
工具
功能建議
Blog
Following
Threads
登入
串文
串文鏈結
2025-01-27 08:38
台東鳥鳥(超級佩服pixel的相機) (藍磯鶇、紅尾伯勞、烏頭鶲)
讚
25
回覆
5
轉發
1
作者
侯承佑
pesoplup
粉絲
157
串文
177+
讚
回覆
轉發
24小時粉絲增長
發文前
82
發文後24小時
157
變化
+75 (91.46%)
互動率
(讚 + 回覆 + 轉發) / 粉絲數
19.75%
回覆 (BETA)
最先回覆的內容
發文後
用戶
內容
7 分鐘內
鄭士楷
kylewaahaha
第二隻好可愛
3 小時內
蔡逸竹
yizhucai
中文名稱:藍磯鶇(網路上找到的) 別名:亞東藍石鶇、水嘴、麻石青、藍腹藍磯鶇、藍磯鶇藍腹亞種 分布:台灣分布於全島海拔 1,700m 以下的裸露地區。 形態特徵 雌雄鳥體色互異。雄鳥頭、頸、背、顏面、上胸為深藍色,翼及尾羽黑褐色,各羽外緣帶藍色,羽端灰白色。腹面下胸、腹、腋和尾下覆羽栗赤色。雌鳥體背面灰褐色,略帶藍色,下背帶有黃褐色,具暗鱗狀斑,兩翼褐色,羽緣色較淡,腹面淡褐色,各羽羽緣淡黃褐色,呈鱗狀斑紋。喙黑褐色。跗蹠及趾黑褐色。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中、低海拔的開闊裸露地區。常單獨或成對出現,喜選擇突出的山壁、電桿、屋頂或獨立的木樁頂端停棲,都市校園的樓頂亦可發現。停棲時身體挺直,不時上下擺動尾羽。 覓食時或由高處衝向地面,捕捉獵物似伯勞,或由停棲處突然飛出捕取飛蟲,再回原處。以甲蟲、蝗蟲、鱗翅目幼蟲及蜻蜓等昆蟲為主食,冬季昆蟲少時,亦食漿果等植物性食物。 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 https://kmweb.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bird_illustration&id=163
3 小時內
蔡逸竹
yizhucai
中文名稱:紅尾伯勞(網路上找到的) 別名:灰頭紅尾伯勞、白露兒 分類 :其他應予保育類 形態 雄鳥:頭頂、背部為灰褐色,眼黑色並有一黑色眼罩,喉白色。飛羽黑色,羽緣末端帶有淡橘色,腹面為淡橙色,尾羽紅棕色,喙及腳鉛黑色。 雌鳥:外型與雄鳥相似,但胸、腹部外側佈有鳞狀斑紋。 單獨行動,並有各自的領域,因此其鳴叫聲常是此起彼落,也常見互相驅趕的行為。獵食時喜歡站在隱蔽且突出的地方,伺機而動,抓到獵物後,會以鉤狀的嘴撕裂食用,有時會把食物插在尖物上儲存起來。 遷留型態 紅尾伯勞在台灣為冬候鳥與過境鳥,但在台灣每個月都有觀察紀錄,只是6月與7月的數量極少。秋候鳥主要在8月和9月到達,恆春半島在白露前後可見大批過境鳥南遷,是當地重要的特色。過境個體多僅短暫停留即繼續南遷北返,秋過境高峰期為8月和9月,春過境期主要是4月至5月。冬候鳥多在9月之後到達,在翌年2、3月開始陸續北返,但也有相當數量會在台灣停留到4月或5月。 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
3 小時內
蔡逸竹
yizhucai
中文名稱:烏頭翁(網路上找到的) 別名:烏頭殼(台語)、台灣鵯(中國大陸、香港) 分類:台灣特有種 分布:台灣南部與東部的中低海拔地區。 臺灣紅皮書:近危(NT) 形態特徵 身長約18cm。雌雄鳥羽色相同,雄鳥比雌鳥大。頭頂至後頸羽色烏黑,有黑色鬍線。雙頰、耳羽及喉部灰白色,嘴角有一橙色或黃色痣點。背部灰綠色,腰部灰色,翼的覆羽、飛羽及尾羽灰橄欖綠有黃綠色的羽緣,胸部淡灰褐色,腹部白色,尾下覆羽白色,羽緣帶有黃色。喙黑色。跗蹠與趾黑色。 另外,在台灣東部與南部可見許多烏頭翁與白頭翁的雜交個體,各羽區有不同顏色的組合,產生的雜交類型很多,原則上兼具了兩者的特色。有些雜交個體的頭部黑色或白色範圍甚大,遠超過純烏頭翁或純白頭翁黑白兩色原來所佔的範圍,雜交個體在此兩極端之間展現多樣的羽色變異。 棲地與習性 棲息的範圍很廣,由岩壁至庭園均可能出現,常出現在中低海拔的次生林、灌叢、農田、果園及都市公園與行道樹等環境中。 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