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1 05:20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若有我苦,未必有我善
在雪場上,教練常能看到其他人的教學片段,有時會忍不住冒出「這在教什麼?」的疑問,甚至質疑對方的教學專業。但事實上,教學本就是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很難有一套最佳或絕對正確的標準方式。同樣地,也很難斷言某種方法是絕對錯誤的。(當然我也是很訝異居然有教練會打學生…🙄)
我的教學風格同樣受限於環境、時空與學生的類型。當教學方法不太適合時,我也不得不努力適應,甚至嘗試改變自己的風格。我偏好先找到學生自身的問題 (problem),引導他們提出疑問 (question),再以課程 (lesson) 回應。這通常包含先說明原理,接著設計簡單的實驗,讓學生自行體驗與掌握,進而發揮自己的理解與應用。然而,這種方法對於身體感知較弱或專注力不足的學生來說,可能是相當困難的。他們或許更希望得到直接明確的標準答案 (answer),而非需要耗費時間去探索與理解的課程 (lesson)。這種差異不僅讓我反思,教學如何在促進學生探索與成長,與直接提供答案之間找到平衡?
留言續